▷ 转载自南方日报、新华社报道
在珠海,强产业的信号从未如此清晰。
近日,珠海正式印发实施了《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以及招商引资、创新驱动、人才集聚、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流程再造方面5个十条试行措施和3个考评方案,打响产业攻坚战,护航珠海经济稳健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出台的产业发展系列*策不仅创造了许多“首次”和“第一”,也回答了困扰珠海工业发展多年的难题。
全球产业链重构,珠海要瞄准哪些产业重点发力?产业空间布局如何进一步优化?“三重压力”下,如何激活投资内生动力?*服务效率如何提高?……这些有的是长期以来的“短板”,有的是近年面临的新困难。
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到具体措施,“1+5+3”系列*策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点穴”式的精准发力,汇聚起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富山工业园
万亿产值
七大产业明确发展路径
“产业定位摇摆、不清晰,曾是制约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如今,‘4+3’产业定位的明确,有望打开珠海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名本地企业家直言不讳、表达了类似观点。
何谓“4+3”?《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珠海将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总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珠海距离万亿目标还有多远?数据显示:2021年,珠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200.81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8%。要在4年时间,实现从5200亿元到万亿的跨越,珠海将目标分解到了每一个产业集群: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值要力争超2000亿元,集成电路、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值力争超100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力争超600亿元——七大产业产值合计达8600亿元。
“这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目标,针对每一个产业集群,我们都规划了具体、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细化到了产业链的每个节点。”珠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近年来,珠海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在动力电池和光伏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优质创新企业。
其中,在电池领域成长起以冠宇、恩捷、先导智能、新宙邦为代表的企业,行业覆盖从上游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制造设备到电池组件的产业链条。
在光伏领域也成长起高景、爱旭、兴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行业也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从硅片到电池并正向组件延伸的产业体系。
高景太阳能生产车间
“接下来,珠海将把握新能源产业爆发窗口,聚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氢能等领域,依靠本地产业基础和*策吸引,引进一批引领型、支撑型、带动型的高成长龙头企业,上下游互为支撑,实现集群化、联动化发展。”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在光伏领域,珠海将以高景、爱旭为龙头,加快培育引进从硅片到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材料、零部件与装备的优质项目,构建光伏产业全生态、全链条;另一方面,以冠宇、恩捷、先导智能为龙头,围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重点发展正极材料、电芯、电解液、隔膜材料、电源管理系统、电池组件等环节,提升动力电池产业层级。
同时,加快布局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项目,择机布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而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为加速千亿产值目标的达成,珠海将突破的重点瞄准存储芯片、高端GPU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提出大力支持射频芯片、传感器芯片、基带芯片、物联网智能硬件芯片、车规级芯片、半定制化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专用芯片的开发。同时,择机布局先进封装测试、晶圆制造、IDM、专用设备等制造与封测环节,优选企业布局光刻胶、蚀刻液等原材料环节,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省大型产业集聚区
起步区将重点对标苏州工业园
产业门类之外,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此次,新*首度明确了珠海东西部两大“引擎”,提出“双轮驱动”战略——东部片区以高新区后环为先导区打造未来科技城,对标深圳高新区,集聚高密度创新要素、打造高水平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高品位产城融合典范,以新技术、新产业打造新引擎、新高地。西部片区以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为起步区,重点对标苏州工业园,加快整备可连片开发产业用地,以大空间、大投入牵引大项目、大产业。
这也是广东省(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规划建设大型产业园区,是广东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一项新部署。
2022年省*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大型产业集聚区,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优先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记者从珠海市工信局获悉,珠海区域内的大型产业集聚区范围已明确:总面积共501.65平方公里,包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经开区(珠海富山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以及国家级高新区分片区(三灶科技工业园)。
集聚区建设的启动资金也已经到位。今年1月,省财*明确安排14亿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用于7座城市发展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每个地市各2亿元资金,以园区开发公司为主体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
在珠海,承接这一重担的是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也是珠海富山工业园和高新区北围区域开发运营商。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3月,华发城运已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
作为大型产业集聚区的起步区,新*对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提出了“重点对标苏州工业园”的设定,这使外界对其充满期待。
“苏州工业园堪称中国创新型园区标杆和中国‘第一园’。”在复旦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俊鹏看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是其成功的关键。
李俊鹏介绍,苏州工业园在借鉴新加坡规划建设经验基础上,以“50年不落后”为目标进行适度超前规划,并建立了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得以确保规划实施始终如一。
“这也是珠海最应该学习的地方。”多名受访企业家对记者强调。
此外,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生态圈,也是“苏州经验”的关键。“苏州工业园虽然名字里带了‘工业’二次,但它不仅仅是工业园。”李俊鹏表示,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各板块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形成了商务总部、休闲度假、高端制造、科教研发、生态居住等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态生活圈。
但目前,富山工业园二围片区的发展会复制哪些“苏州经验”,还是未知数。
据悉,二围片区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富山工业园拟整备二围北片区3803亩土地,目前已完成吹填,启动“三通一平”和13条市*道路建设,计划于4月底完成1650亩,8月底前全部完成整备。
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以投促引
推进“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
招商引资是珠海本轮产业攻坚的重头戏。
3月31日,珠海市投资促进中心更名为珠海市招商署,由市*直属管理,旨在从市级层面统筹全市资源,聚焦重点产业,形成规范有序、高质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构建全市“一盘棋”招商新格局。
珠海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力推动产业项目招引落地的决心可见一斑。
“严把项目准入关,靶向招引一批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项目,决不搞赔钱赚吆喝的‘失血’式招商。”在遴选招商项目时,珠海强调,要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
在招商的方式上,珠海则特别提出,要用好“以投促引”关键一招,发挥协同招商的合力。引入市场化手段,推进“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探讨与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大国企及珠海基金,构建协同招商合作伙伴关系。
“以投促引”——这是近年来在珠海频繁被提及的“热词”。其背后,是以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和大横琴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国企系列谋划和动作。
“近年来,华发集团始终把打造实体产业作为集团整体战略的重要一极,实体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方向,与产业大会提出的‘4+3’支柱产业高度吻合。”华发实体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瑾告诉记者,目前,华发集团围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超过360个项目,98个已上市或过会。
其中,投资珠海本地企业58家,实现了“珠海科创板前三股”的投资全覆盖;成功引进44家企业签约落户珠海,包括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集创北方、芯潮流、富士康芯片设计等。以上102家投资及引进落地企业,未来预计可为珠海贡献超2000亿元的总产值。
这一产业投资的路径也将延续。“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战略性投入+市场化招商’之路,聚焦光伏新能源、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核心赛道,进一步加大产业投资、培育、引进力度,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助力珠海迅速做大做强‘4+3’支柱产业集群。”郭瑾称。
此外,高度重视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也是新*的一个突出亮点。
珠海市工信局局长李丛山介绍,珠海首次明确了本地增资扩产项目与市外引进项目享有同等待遇,下一步,还将出台《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扶持奖励工作方案》对相关措施进行明确和细化。
中京电子生产车间
产业支撑
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
为确保“产业第一”*策落地,此次,珠海也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统筹各级各方面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园区建设,珠海将按照1年不低于100亿、5年不少于500亿的标准,实施园区配套倍翻计划,解决当前园区配套滞后的问题。
土地储备方面,5年内珠海计划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备不少于7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并按照产城融合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打造2000万平方米的价格低廉、集中高效、生活便利、“拎包入驻”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新空间。
资金保障方面,未来5年内,珠海将多渠道统筹投入产业发展基金不少于300亿元,“四位一体”普惠金融风险准备金逐步提升至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和支持珠海产业发展。
实打实的“硬支撑”之外,在软服务方面,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在加速落地。
这是一套贯穿“招引、决策、落地、投产、达产”全流程的闭环服务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招商服务水平,珠海首创建立了“企业管家”服务体系:为来珠投资客商安排专人专车,从客商落地到项目投产,提供实地考察、商务活动安排、手续代办等一揽子的“管家式”服务。
为简化项目落地流程,让企业落地省事、省心,珠海将绘制《珠海市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流程图》,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双容双承诺”的标准化落地制度,并进一步深化并联审批,逐步实现“一站式”代办服务。
在*务服务方面,为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惠商环境,珠海正力推三方面改革:在各级办事大厅设立“企业不能办”兜底窗口,集中受理企业遇到的“疑难杂症”;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珠海事权范围内的事项,倡导各执法部门采取以行*建议、走访约谈等为主的柔性监管方式,避免简单“以罚代管”;通过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涉企*策一站式精准推送、*企双向即时互动沟通、惠企*策免申即享,企业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珠海积极打造服务型*,在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涛评价说,“未来我们不仅会在珠海加大投资,也会积极向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荐珠海,与城市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