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专业学士,准保荐代表人、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曾供职于毕马威、高盛/高华、瑞信方正、中信并购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2018年加入华发集团,现任华实控股战略投资管理中心战略投资一部总经理,负责跟进北大方正集团重整等一批重大投资并购项目。
2021年1月29日新春前夕,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
当天,中国“第一校企”北大方正发布公告称,最终确定由华发集团、中国平安和深圳特发集团共同组成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者。至此,这个专门由人民银行牵头成立工作组推进、被业界公认为规模最大的非金融企业重整项目之一的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认真看完公告,张科稍事放松后,神经又马上紧绷起来。在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参与北大方正重整的项目中,张科是一线执行团队的负责人,他根据集团领导指示,深度参与到方正重整的投标、方案设计、谈判、协议拟定等系列工作中,全力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短暂放松的原因,是因为公告的出炉,代表着华发集团从29家实力雄厚的意向投资者参与的多轮竞争性选拔中脱颖而出,历时近一年的艰苦投入,得到了肯定与回报;重新紧绷的原因,是因为张科清醒认识到,与阶段性胜利接踵而来的,将会是难度更高、强度更大、涉及多方的后续工作,犹如万里长征第一步。
并购重组,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新旧动能转换的市场经济机制,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迅速壮大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华发集团投资并购业务蓬勃发展,不仅拓宽了公司自身实业布局,壮大了旗下上市公司规模,更通过资本的引领撬动作用,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在华发集团一个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投资并购项目背后,活跃着包括张科在内的一大批华发人,他们执行战略时的雷厉风行、饱经磨砺的丰富经验、鲜明独特的投资理念,一同铸就了屡战屡胜的趁手武器。
心头有火,眼里有光
张科是珠海国资国企市场化选聘优秀人才的一个鲜活案例。在领导同事眼中,他不仅功底扎实、经验丰富,还具有独特的个人气质、行事风格,接受新鲜事物快,尊重不同意见和观点。
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高瓴资本掌门人张磊,在风靡创投圈的著作《价值》里曾提到:“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而奠定张科独属于自己的那团火,2005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
那一年,中国许多行业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大批日后的优秀企业正在发展起步。在祖国的南端,如今营收超千亿的华发集团,当时主营收入尚未突破10亿元;在祖国的北边,张科是一名即将从北京大学毕业,准备踏入职场的学生,未来大有可为。
在2005年以前,张科的形象更像是一名“学霸”。他的老家位于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结庐讲学数十年。有统计称,历史上17位宰相和2000多位进士都是从南平走出来的。在尊师重教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张科,不仅考上北京大学就读“王牌专业”经济学院,还通过校内面试,成为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的首届学生。
“元”,《尔雅》中意为“始也”。“元培”,“培养人才之起始”。取“元培”之名,既有“开端”之意,又寓意了对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敬意和对北大精神的传承。元培计划是北大本科培养管理模式的改革试验田,背后的理念为“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重心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获取知识的方法及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元培班的学生有个‘特权’,在入学的前两年,可以在全校范围任意选择课程,自由选择专业,在每个领域都能有‘最豪华’的导师阵容。”张科回忆,例如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教授,也是元培班导师团一员。
张科认为,无论在北京大学还是在元培班,学到知识、取得文凭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形成了接受多元、尊重多元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看来,如今华发集团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英才,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这种兼容并包的氛围,其实与北京大学的育人理念具有相通之处。
从2005年开始,张科正式踏入职场,开启了一段先从审计入门,到上市公司研究分析、融资、并购等,最终从“Audit(审计)到Sell Side(卖方)投行再到Buy Side(买方)投资人”的典型投资人成长路径:
在毕马威,他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习了财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审计师严谨的职业习惯;在高盛(Goldman Sachs)全球投资研究部北京办公室,他与团队做股票研究、跟踪全球市场的中国上市公司,A股、港股、美股几个时区轮轴转;在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中国合资公司瑞信方正的投资银行部,他带领团队协助国内数家央企、国企及大型金融机构完成资本市场融资及并购,完成了诸如兴业银行180亿配股、交通银行328亿A+H配股、青岛出版IPO、山东大型国企兖州煤业在鄂尔多斯、澳洲等地近百亿元人民币的并购及随后的澳洲重组上市等投行的明星项目;参与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支并购基金中信并购基金的设立及投资等工作,开启了他从投行顾问到投资人的职业生涯……
在投行工作期间,张科还成功通过了保荐代表人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准保荐代表人,具备公司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中国证监会审批项目的保荐和财务顾问签字权。该资格含金量极高且非常稀缺,有统计显示,从我国2004年起实施证券保荐制度算起,一直到2021年4月30日,17年来全国取得保荐代表人资格的仅有7052人,累计总人数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现存数量相当。
离校入行至今,张科的工作经验不断累积,“十八般武艺”不断扩充,深藏内心的“三把火”,也渐成熊熊烈焰。心头有火,眼里就有了光,照亮了张科脚下道路,让他走得更稳更远。
锚定方向,一往无前
成就一番事业,平台机遇与个人能力缺一不可。2018年年初,张科螺旋上升的职业生涯,来到了一个全新舞台。经猎头介绍,张科与华发集团结缘了。
张科回忆,入职华发过程“干脆利索”,当时先经过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许可、集团首席资本官李微欢的初步面试,又于当年春节前,与几名业内同行,一起接受了集团总经理李光宁的亲自面试。“记得面试过程高效且单刀直入,聊的过程李总也是雷厉风行,说华发准备要‘大干特干’了,你们准备好了,加入我们一起吧!”张科说,当时感觉这家国企从招人到做事决策效率都很高,且业务前景非常良好。他顺利入职,成为华发集团当年新设立的战略并购管理中心的第一号到岗员工。
实际上,无论对于张科个人职业生涯,还是华发集团战略并购业务,2018年都是一个承前启后、亟待爆发的特殊年份。对张科个人来说,人生首次来到国企工作,过去14年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和大量成功项目案例让他充满信心,准备在新平台上大展拳脚。
对华发集团来说,当时距离正式进军投资业务,已进入第4个年头,通过以提升财务投资能力为立足之本,已初步形成了综合化投资平台体系,还陆续投资了一大批优质项目,通过资本撬动支持了大量优秀企业成长,自身更招募到包括张科在内的一批战略并购业务人才,已经具备了开展战略性投资、加快全面布局实体产业的条件与能力。
当使命责任和个人能力高度契合的时候,宏伟序幕也就徐徐拉开。张科回忆,加入华发初期,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像是“先遣队”,利用自己多年的积累与广泛资源,四处接洽、八面奔波,协助集团领导“磨”出战略并购业务的明确方向。
他解释道,之所以用“磨”来形容,是因为投资并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业界一直有个说法,投资不是一门数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算账的过程。如果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战略投资并购就是‘娶媳妇、过日子’。”
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和雄厚资金,打算拓展自身布局,那就是具备了“娶媳妇”的条件;当找到合适标的开展谈判协商,就是“谈婚论嫁”;并购成功,那就是“把媳妇娶进门了”;日后还要开展整合赋能,那就是双方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张科说,从事战略并购,除了需要专业技能以外,期间还需要许多沟通、判断、协调等软性能力,而这些都没有模板可套,没有公式可参照,经验都是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机会也是一次又一次尝试挖掘出来的。“我们跑步,冲线一刻就算成功了。但要判断并购是否成功,需要很长的周期。”
有志者,事竟成。在李光宁、郭瑾等公司领导的统筹指挥下,张科与战略投资业务人员一同冲锋陷阵,华发集团战略并购业务方向,终于“磨”出来了。
2019年,华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导向,在原产业投资业务纵深发展的基础上,以新设立的华实控股公司为核心平台,正式组建实业投资集群。实业投资集群“三驾马车”之一的战略性投资业务目标,正式确定为“先进制造、大健康及集团现有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三大方向。
随着基础筑牢、方向锚定,华发集团战略性投资业务一日千里。同年,张科第一次接触到北大方正项目。
取胜之道,上下一心
加入华发以来,张科曾负责推进多个项目,但其中最为重磅、意义最为深远的,还是要数北大方正集团司法重整项目。“我曾跟项目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投行的合伙人、项目负责人聊过,大家一致认为,在这个项目里无论担当什么角色,顾问也好,投资也好,方正集团的重整定会是历史上非金融企业重整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作为亲历者,这段经历也将会成为各自职业生涯里最闪耀的一个亮点。”张科说。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北大方正重整项目错综复杂,但在张科看来,有两个时间点十分关键,让他印象深刻。
第一个关键时间点,是今年1月29日。当天下午,北大方正集团在上海清算所官网发布公告,宣告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成功成为北大方正重整投资者之一。消息一出,众多权威财经媒体纷纷报道。
重磅喜讯的背后,是一大批华发人实打实的时间与智慧、精力与汗水。
早在2019年8月,华发集团便已经开始布局方正集团项目。张科回忆,其时,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以战略重组投资人的角色与北大方正集团接洽,当时,北大方正集团尚未进入破产重整阶段;直至2020年4月,管理人公开发布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后,华发集团继续代表珠海市国资委,以重整投资人身份报名参与北大方正集团重整。
随着项目启动,张科根据集团领导部署,率团队开始长期奔波出差。点开张科手机里记录出行航班情况的APP软件,可以看到他近两年来,往返北京、珠海以及深圳的轨迹弧线,密密麻麻、层层堆积,画出了半个苹果。而他的每次出发,都是扛着领导期望,担着公司责任。
作为项目一线执行团队负责人,张科要把公司领导的部署安排落到实处,历时数月对北大方正旗下几百家公司开展尽职调查,累计数百次与各家中介机构反复讨论交易方案的设计优化,与管理人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谈判,携手平安与竞争对手在各条战线斗智斗勇,终于在历经近一年的3轮竞标后,与多达29家意向投资者PK中胜出。
“最久的一回,我在北京待了近一个月,中间没回来过。最神奇的经历,是有一次我的一只脚已经迈进回珠海的飞机机舱,因遇到突发状况,拎着行李又狂奔回北大方正会议室继续谈判。”张科回忆,项目启动以来,华发团队可以用“上下一心、将士用命”来形容,期间有多次,为确保珠海及华发的利益,在合作协议方案签约前一天晚上仍然用心琢磨,“深夜12点多方案送审后,很快就接到光宁总的最新指示,然后我们在电话这头,郭瑾总在电话那头,带着我们一起修改,直到凌晨三四点定稿。天刚亮又洗把脸,抓起衣服,出门去赶飞机了。”张科说。
另外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是今年4月30日。华发集团、中国平安和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由深圳特发集团指定的实体),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北大方正、方正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等订立重整投资协议。重整投资协议的签署,代表着北大方正重整项目从破冰阶段成功进入到全新阶段。“30号之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29号晚上12点,我还在跟板块负责人郭瑾总通电话,在最后一刻,各方才达成一致并完成协议的签署,真是有点惊心动魄。那段时间也是天天忙到半夜三更。”张科说。
如今,北大方正重整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华发集团战略并购业务蓬勃发展,2020年以来,已新增了“光库科技”“华灿光电”等4家上市公司。
回顾张科的职业生涯,会让人联想到励志金曲《漫步人生路》的歌词——“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理想永远在前面”。当年那个怀揣北大录取通知书、乘坐绿皮火车出闽入京的少年,身影早已被时光模糊,但入行16年来,张科始终不改初心、持续奔跑,从一个角色转变到另外角色,从一个项目跨越到新的项目,总是保持着再攀高峰、更进一步的底气与勇气。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张科加入华发集团已三年多,刚入职时,他便觉得自己与公司气质尤其合拍,对身边领导同事的积极进取氛围有所共鸣;如今成为集团战略并购业务骨干后,他拥有了更广阔的展示才华空间。张科说,“一直有个朴素的想法,就是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华发做大做强!”